close
吳清友撐起誠品帝國 搶下3大案
時報週刊 報導/劉德宜

 
信義旗艦12月開張

十年前,台北市西門町完全被東區打敗,小商家一間間撤出,大百貨公司今日、力霸、來來等一間間關門,只剩遠東百貨堅守著。這個由中華路為中心形成的「大商場」區塊,變得不再具吸引力,直到誠品西門店、一一六與武昌店陸續開幕,以特殊、年輕的自創品牌集聚年輕人,如今這裡已是影視巨星簽唱會必到之處。

這就是「誠品現象」。

現在來看,當年誠品的創舉如今習以為常,仿佛「書店不這麼做,就不叫書店」;商場沒有一定的年輕自營品牌比例做出分眾差異,很快就會跟市場說再見。這個本土品牌操作成功,文化上,它成為華人的榮耀;商業上,它獨創的複合經營模式,成為商場標準。今年,更擴大動作,不僅搶下台北市兩個最大的文化園區BOT案──圓山與松山菸廠,還擊敗SOGO與微風,取得統一企業原來的高島屋百貨計畫,將在十二月於信義計畫區開出誠品書店旗艦大店。

吳清友為了圓夢而開誠品,連虧15年後開始賺錢,立刻再投入3個世紀大案,建構誠品帝國。(周慶輝攝)

打敗SOGO

誠品董事長吳清友的「圓夢大店」,就是在信義計畫區建立超大及與眾不同的書店,扣除公共設施,淨營業坪數高達七五○○坪。當統一集團宣布由誠品出線,取得賣場經營權,百貨業與出版業都跌破眼鏡。尤其去年底誠品才在西門町開出第三家武昌店,由兩點成線、三點成面地輻射了整個西門町,正式成為西區商圈霸主;如今箭頭再轉向東區的信義計畫區,誠品的「帝國勢力」隱然成型。

今年初,統一與日本高島屋百貨的合作破局,百貨業競相提案爭取進這個難得的機會。光是統一國際大樓連結信義計畫區人潮流量最大的台北捷運市府站,可預期的「錢潮」就讓百貨業者流乾了口水;最後,誠品硬是打敗最被看好的SOGO百貨。一說是吳清友與統一集團董事長高清愿為台南同鄉沾了光;二說是吳清友提出的租金條件比SOGO高出不少。三說則是誠品人的說法:吳清友以書店為集客主軸,「信義計畫區既然是台北市首屈一指的工商娛樂重鎮,就不該讓文化缺席。」說服了統一國際大樓管理委員會,脫穎而出。

五月拿下案子,開張時間底線設定「二○○六跨年倒數計時絕不缺席」的十二月,對負責規劃的誠品執行副總經理廖美立來說,是個大挑戰:「吳老闆一直想進信義計畫區,當他跑去向統一提案時,我們都覺得一定拿不下來,對手可是單店經營績效冠軍的SOGO呢!一拿下來後,我們就措手不及了。」

誠品「貴族書店」的印象,它的紅酒與畫廊也加了分。過去的營運是商場支撐書店、書店養紅酒與畫廊,但畫廊收藏價值不菲,必要時,是最好的周轉品。(楊彩成攝)

台灣書店終極版

只能拚命趕工,疲憊掛在臉上,但是談起信義店再次獨步台灣的規劃,廖美立整個人就亮了起來。暫時稱為「誠品信義店」的商場,是誠品目前旗艦敦南店的三倍大,樓層數從地下二樓到六樓共八個樓層。地下二樓是連結著捷運出口的美食街,「美食街絕對有別於傳統,先透露一點,有看過素食店在百貨公司裡的美食街出現嗎?我們這裡就有。」廖美立神秘地笑著說,「地下一樓與一樓這兩個樓層,則是設計性的商品、服飾與家飾;二到四樓就是我們二五○○坪、台灣最大的書店,它也可能會是台灣書店的終極版。」

這是個按照「書的博物館」主調進行的書店,所有領域書籍全部放大二到三倍,還加入了過去誠品不做、這次以一百坪為單位的理工館與參考書館,與一五○坪大的簡體字版館。

另外,有鑑於日文書籍在台灣的需求,日文館的開闢也是重頭戲。廖美立說:「如果要問這個日文館與永漢、紀伊國書屋有什麼不同,我只能透露,不僅完全不同,而且絕對滿足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讀者。」

至於兒童書店與相關的兒童用品,則單獨成層放在五樓。其中最具特色、也是誠品新投資的事業線,就是仿美國設計的兒童博物館。兒童博物館裡有各式教育娛樂的主題區,例如「便利超商」,小朋友們可以在便利超商情境裡,玩起店員與顧客的角色扮演,從中學習「錢」這件事;「劇場」則設有主播台,過過小主播乾癮後,還有錄好的帶子可以帶回家當紀念。

六樓也是信義店的另個特色。除了晶華酒店將開出大型自助餐廳,還有一間挑高五米,兼做秀場、展覽場、演講廳的「誠品廳」;誠品也不改文化角色,再闢一間大型視廳室,這間視廳室一到晚上便變身成「電影院」,播映的是兩場主題式、非院線片的電影。誠如廖美立說:「我們的旗艦型大店要求的文化質量很高,至少是營業面積的一半。」只是信義店裡的誠品書店,只營業到半夜二點,夜貓族會很失望。廖美立笑著解釋:「請大家諒解,總是要保留敦南店二十四小時的經營特色吧!」

金石堂行銷創意總監馮光遠

對手看誠品

金石堂是「小市民的書店」,與誠品「城市精英分子」有很大的不同。我們已經各有各的客群,而誠品能把書店經營成今日的規模,這是件非常好的事。

誠品今年3個大動作被人批評「攬去了大部分台灣的文化資源」,但我覺得,現在患了眼紅症的人可是一大堆。沒標到案子的不必眼紅,因為誠品有能力提案,何況有人願意這麼投入文化產業,是件好事。

PAGE ONE營運部經理黃筱嵐

歡迎誠品進信義計畫區,才能讓這個區塊共榮共存。我們兩家店雖說都是打著全客層,但實際上客層還是有差異。拜地標之賜,PAGE ONE位在觀光景點101大樓裡,這裡的觀光客很多;而未來位在捷運出口的誠品,預估以本地客為主,希望能藉誠品之力,PAGE ONE也能分到一部分的本地客源。

醫院通路,是誠品近期發展出來的特殊通路,穩定的收益,也補平不少誠品書店的虧損。(何叔娟攝)

關店另闢財源

誠品去年由虧轉盈,今年上半年更是繳出了一張從來沒有過的好成績單,每股稅後盈餘EPS達一.一二元。愛它的人鬆了口氣。A不了解它的人還是抓著頭問:如果一路走來都是對的,誠品為何幾乎連虧十五年?

「誠品資歷」與董事長吳清友一樣的誠品執行副總經理廖美立的答案是:「媳婦熬成婆,綜效出來了!」能走出谷底,關鍵點是誠品書店關了十二個店與另闢財源,少賠多賺,終結了虧損。

一九八九年,誠品在台北市仁愛路圓環邊開了第一家店,直到二○○一年之間的十二年,是「誠品帝國」的建設期。它從藝術專門書店,蛻變成大眾書店;從社區型書店,走出成為緊靠著商圈的大型書店;從純書店,發展成連結商場的複合式書店。商場模式的操作成功,甚至另闢蹊徑搶入百貨市場,支持著堅持「高優質文化全民共享」,但不賺錢的誠品書店。

這段期間的誠品,快速展店到四十餘家,但是商場畢竟很難全面照顧;加上錯誤投資台中龍心百貨,所以誠品只有一九九八與九九兩個年度每股盈餘分別小賺○.二四元與○.一五元,其餘時間全呈虧損。最慘的是二○○一年之後景氣一路下滑,誠品先後遇上納莉颱風造成的台北市大淹水,以及SARS;尤其SARS期間,人人足不出戶,誠品瀕臨倒閉邊緣。廖美立說:「關店,是要有勇氣的。除了承認失敗,還得挑時間關店,否則財報上的數字很難交待。二○○一年之前誠品快速擴充,並且養出『誠品商圈』,投入了不少資金;開始不景氣之後,算帳就是不得不的做法。收點、整併動作不斷,直到去年才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店。連關門的店一起算,誠品總共開了約六十家店。」

收點的同時,廖美立也另闢蹊徑。她再度首開書店風氣,將誠品書店結合商場,走入醫院與台北捷運通路;尤其是誰也想不到的醫院通路,搶下指標台大醫院、最多病床數的榮總與南部大醫院高雄醫學院,再創誠品另一個奇蹟。她不好意思地「唉呦」了一聲:「會進入醫院的通路,是人家找上門的啦!那時文化事業部門的人數也已經到了一千人,不找點事給多餘的人手做也不行。醫院的通路不會賺大錢,但它也不會有商圈沒落的問題,因而彌補了書店的虧損。」

如今的誠品,去年每股小賺了○.八五元,預期今年在營業收入將大幅成長,淨利也會比去年成長近一倍,達到一.八二億元。

吳清友的6個貴人-陳水扁

吳清友的6個貴人

開源節流,本來就是誠品應對不景氣做的事,但吳清友的貴人們,情意財力相挺,才是誠品度過難關的重點。其中有六個人對吳清友別具深遠影響,他們分別是宏退休的老闆施振榮夫婦、大陸工程總經理殷琪、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、誠泰銀行老闆林誠一,以及陳水扁總統。

施振榮夫婦、殷琪與童子賢,是誠品的個人大股東;願意拿錢投資不賺錢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賴 皮皮 的頭像
    賴 皮皮

    賴 皮皮的部落格

    賴 皮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